已经在蛮荒生活了近十年的慕荷仍旧保留着初到此地的性情和模样。
她在蛮荒是一个特别的存在,她是如何从家乡来到这千里之外的蛮荒古城的呢?
蛮荒是一片极为辽阔无垠的沙漠,黄沙漫漫,无边无际。除了那座孤零零的主城矗立其间,放眼望去,四周尽是一片寂寥与荒凉。
烈日炙烤下,沙丘起伏连绵,热浪滚滚,空气中弥漫着干燥与炽热的气息。
在这广袤的沙漠之中,四处都是潜藏的野兽精怪,它们或隐匿于沙丘之后,或穿梭于枯木之间,为这片蛮荒之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危险。
慕荷之所以能抵达蛮荒,是跟一路向西的商队来的。
那时候的她,满身伤痕,脸色苍白,眼中满是惊恐与无助,显然失去了记忆。
听闻商队的领头祝余详细描述,慕荷是从一伙穷凶极恶的人牙子手中历经艰险逃脱出来的。
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与逃亡,她几乎耗尽了所有的力气,身上留下了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痕,每一处都记录着那场几乎要了她大半条命的恶战。
跟随着商队一路前往环境越发恶劣的蛮荒,慕荷强撑着的一口气也逐渐被消磨。
抵达蛮荒时,她开始发烧,不停地说胡话。
但商队的营生不能耽误,祝余为她找了一户人家,给了些钱,委托这户家里的女主人好生照料慕荷。
这户人家男主人早逝,是女主人崔娘子当家,在蛮荒城里开了个裁缝铺子,尚有两个十来岁的**,一男一女,都是十分乖巧懂事的模样。
祝余能做到这般,确是慕荷在遭难后遇到的贵人。
而女裁缝,则成为了慕荷在蛮荒城接下来长达十年的依靠。
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劫难对慕荷的身心损耗极大,她身心俱疲,几乎在**养了整整半年的病,才渐渐缓过神来,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和力量。
祝余打道回府向东返回,经过蛮荒城时,询问慕荷是否要跟她一同往东走,寻找她的家乡和亲人。
慕荷想想,罢了,自己的记忆完全消失于脑海了,不知家乡该从何处寻。
她康养的半年,隔三差五随着崔娘子在裁缝铺子打下手,她倒是慢慢捡回了自己的好手艺:慕荷十分擅长刺绣,尤其精于绣制花鸟鱼虫的图案。无论是栩栩如生的牡丹花,还是灵动飘逸的翠鸟,甚至是细腻入微的游鱼与翩翩起舞的彩蝶,在她的针下都能变得生动而富有生命力。
祝余带着几块慕荷绣的帕子离去,他说,每个绣娘的手艺都是有灵魂的,或许她的家人能从中认出慕荷。
而驻留在蛮荒城的慕荷,也为这个古老而庄严的城池带来了一抹别样的风情,崔娘子的裁缝铺子开始制作成衣,生意越发好了起来。
崔娘子十分开心,她是个善良的人,想着慕荷可以留在蛮荒安稳过日子,却也希望她早日找到自己的家人,回到故土。
一来二去,春去秋来,慕荷在蛮荒城竟呆了快十个年头。
这些年于慕荷而言,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祝余回到中原,不断地为慕荷打听着身世。不仅因为慕荷是个温婉动人的美人儿,他颇有好感,更因为他捡回了慕荷的一条命,他希望慕荷得到善终,才不枉他的用心。
事态却与他想象的很不一样:慕荷是书香门第的**,她的母亲早逝,父亲是落魄的书院先生,续了弦后,继母很是苛待慕荷,为了抢夺慕荷的娃娃亲给自己的女儿,便背着丈夫悄悄将慕荷卖给了人牙子。
祝余在中原与西域的来来往往之间,与慕荷相互产生了情愫。
慕荷得知了自己当年遭难的真相后,却没有展现出明显的愤怒或是哀伤。
她有些消沉,食欲不佳,人也提不起精神。
两日后,祝余即将再出发前往下一站时,她同祝余说:我不会再回去了,我想要在蛮荒城安家。
祝余的喜色立刻上了眉梢。
他也愿意,与慕荷在此安家。或者说,只要慕荷愿意与他成亲,在哪里安家又有何妨呢?